2019-06-08 广州

端午节假期,到广州一日游。相隔仅办小时的高铁的城市,风格截然不同。广州的街上能看到两个老头推着两个更老的老头溜达,破旧但仍能看出曾经风光过的小楼,和在游人穿梭中过着自己生活的老广。

石室圣心大教堂

从海珠广场出站,感受到与深圳完全不同的城市风格。第一个目标是石室圣心大教堂,整体的感觉和沈阳的小南教堂很像。可能时间比较早,游人并不太多。以下介绍来自维基百科:

石室圣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广州总教区其中一间大教堂。教堂建于1863年,落成于1888年,历时25年。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,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、石室天主教堂。石室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构的哥德式教堂之一,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哥德式风格教堂,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构建筑。

几乎没有人会绕到教堂的后面。后门上的滴水石兽脑袋上长出了绿植,好像梳了辫子。

沙面

从石室教堂出发,第二个目标是沙面。虽然广州朋友嘱咐我不要去上下九,但看路线正好可以经过,我就到上下九也打了个卡。其实如果不嘱咐我,我也想不起来这个地方。上下九确实没有什么好看的,相当于沈阳太原街。

沿途很多看起来很老的民居。广东的每个小巷的两端都会有个牌坊,有些还会有历史介绍,其中很多都会提起孙逸仙曾在此做过什么事情。

沙面是一座人工岛。原来只是一个半岛形状的地方,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选做了租界,就在四周挖出了人工河,把这里变成了岛。现在岛上保留了西式的建筑,但大多已经改为饭店、会所或星巴克了,只有几座教堂和波兰使馆仍在使用。以下介绍来自维基百科:

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,英法两国在广州河南首次选点建立租界。1843年在广州,英国原预想租用十三行对岸河南的数十亩田地,时清廷并无异议,而地方乡绅“会齐四十八乡,集约二千余人”大肆反对征地,英方同意放弃选择。直到1859年7月,正式与法国共同由清廷政府处租获沙面。

其改选这块珠江中的小沙洲(距离清朝闭关锁国时期中国唯一的的外贸区“广东十三行”相当近)作为租界地址后,填筑成岛,并于1861年签订租约。岛上西部4/5划为广州英租界,约264亩,东部1/5划为广州法租界,约66亩。各有一桥与广州河北(华界)相通。

刚进入沙面,看到一只大蝴蝶落在墙上。拍了几张照片它突然飞走了,只剩下好奇的路人的倒影。

西式建筑的地方,必然会有很多来拍婚纱照的新人。

沙面不大,横向只有三条街。边缘一圈比较安静,几乎没什么人,中心区域人比较多,尤其是在教堂附近。岛上很多有趣的雕塑散布在各个角落。

与上海不同,广州的租界没有成为高大上的城市标志,而成了市民消遣的地方。虽然游人很多,但丝毫不影响本地人和岛上的居民的日常生活。岛上不仅有普通的居民楼,甚至还有两所学校。江边很多人在唱歌、练武,被西式建筑环绕的绿地中有人在慢跑健身,也有人在游人穿梭中打着羽毛球。

西关

下一个目标是西关大屋。我原以为“西关大屋”指的是一个保存良好的房子,其实是一个古建保存良好的区域。

我碰巧在荔枝湾大戏台赶上了一场演出。本来就听不懂粤语,粤剧就完全不知道在听什么了。来听戏的人很多,早早就等在戏台前面了。演出开始后,一些坐在前排的老人会上前放一些钱在一个箱子里。后来学到了一个词“孤寒老广”,感觉形容的非常贴切。

广州有句俗谚,“东山少爷,西关小姐”,意思是说,东山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,出入多是官家子弟,势焰薰天,盛气凌人;而西关是商业繁华区,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,花飞蝶舞,招摇过市。

突然下起了大雨。一只猫跳上墙头,找了一片大叶子在下面躲雨。不一会儿雨就停了,从暴晒到暴雨再回到暴晒,就用了不到半个小时。这只猫大概忘记了自己之前要去哪里,索性就继续在这里睡起了觉。

陈家祠

我本来的计划到西关大屋就结束了,但时间还早。广州的朋友推荐我去看陈家祠。可能是家族祠堂要比其他类型的寺庙更有炫耀的动机,这里的屋脊雕塑、屏风木雕和摆放的其他工艺品,有种夸张炫技的感受。不过雕刻的细节确实叹为观止。

怀圣寺

从陈家祠出来还有些时间,便在地图上找附近可以去的地方,发现了怀圣清真寺。里面除了我和两个貌似中东的游客外,没有游人。我貌似第一次见到讲粤语的穆斯林,不过广州应该是中国最早出现伊斯兰教的地方。以下来自维基百科:

怀圣寺又称光塔寺、怀圣光塔寺、龙凤寺、礼拜寺等,始建于唐代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清真寺,甚至是世界最早的清真寺之一。光塔位于寺门西南隅,正式名称“怀圣塔”,因教徒在诵经时常在塔顶用阿拉伯语呼喊“邦卡(呼唤之意)”,也被称为“邦卡楼”。粤语里“邦”与“光”谐音,另外塔位于珠江边,唐朝时入夜后塔顶悬灯来为来往的船只导航,故人称“光塔”或“番塔”。此塔建于唐朝贞观年间,具有阿拉伯风格,高36米,青砖砌筑,底为圆形,表面涂有灰沙,塔身上开有长方形小孔用来采光。塔内有二螺旋形楼梯绕塔心直通塔顶。塔顶部用砖牙叠砌出线脚,原有金鸡立在上面,可随风旋转以示风向,明初被飓风吹落,1934年重修时改砌成尖顶。

旅途

从海珠广场出发,最后意外地回到了海珠广场,记录到的路程有 23 公里。除了以上的景点外,路上也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。

建筑

在广州能看到很多古老的房子,大多仍有人住。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,尤其是它的窗户,十分有小时候的学校和机关单位的感觉。小巷子里的居民楼形态各异,我也分不清这是广东原始的风格还是受西方影响的风格。

植物

看得出广州人喜欢养花,即使是看起来破旧的房子,也会在门前或阳台上摆满了花。有些看似没有人打理的植物,也长得非常夸张。

路人

广州本地人悠然自得地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,似乎完全不在意来来往往的游人。工作中的人也感觉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,不像深圳人好像总是在追逐什么,或被什么追逐。

王冠嵩
王冠嵩
数据工作者

Everyone knows it’s Butters.